这一场半决赛,火药味从热身环节已经飘出来了。
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,亚洲杯的老冤家,这一回宫鲁鸣的脸色比以往还要沉,两队互盯的眼神都透着一股子“你不死我不休”。
赛前日本主帅盖恩斯嘴上没饶人,照着中国内线开炮——“太慢,我们能打穿她们。”这不是简单的口水仗,这是实打实的试探。
全场的气氛里,能闻到旧账没翻篇的味道。
看阵型,中国这两天练的东西压根没藏着掖着。
“双塔”摆出来,韩旭2.10米,张子宇2.26米。
这高度,亚洲杯里相当于扣杀式存在。
日本主力赤穗向日葵,一米八八的小个,站在她俩面前就像张剪纸。
但内线高度优势能不能变成碾压?
数据说话:韩旭场均18.2+10.5+2.3盖帽,张子宇18分钟里15.8分、8.3板、终结率81%。
纸面数据无敌,问题是,站桩内线就怕被反击穿肠。
热身赛对法国,双塔在场时内线得分占了58%,结果被对面一波反击14-2打懵,退防不及时,一波带走。
张子宇脚步横移慢,这是她的命门。
宫鲁鸣看得清楚——开场要是双塔被日本打出三次快攻,他就得忍痛换人,黄思静提上来换机动性。
这是赛前就定好的底线。
再说传球。
日本肯定是夹击包抄,上一届亚洲杯怎么对付韩旭的,录像带都快磨烂了。
李缘视野绝不是问题,场均5.2助攻,组织够格,问题是对抗稍强手就软了点,对澳大利亚四个失误,都是在被夹的瞬间出锅。
杨舒予靠突破分球,手活灵巧,但日本的后卫小快灵,贴到脸上的防守不讲理。
宫泽夕贵1.9次抢断,不是吃素的。
只要中国后场传导稍微一犹豫,对方就敢扑死线。
双塔能不能吃饼,不是看她俩能不能放进,而是能不能把这“副作用”控制在可控范围内。
别忘了,失误一多,日本快攻就要飞起来。
宫鲁鸣赛前叮嘱,死都不能让日本一节打出三次反击,否则换人是必须的。
日本三分球咋说呢?
外界都在喊要“死防三分”,但数据一摊开,这三分其实是伪强。
对黎巴嫩22中11,对澳大利亚31中8,冷热全靠手感。
田中心靠挡拆后干拔,出手占比62%,单靠爆种。
高田真希底角三分准得离谱,命中率57%,但只要中国断了她的传球路线,她就没脾气。
王思雨场均2.5次抢断,对日本这种靠无球跑动和手递手传球起势的体系,她就是要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上去。
翟若云追防能力在小组赛已经证实了,金丹菲三分3中0,说明顶级外线是可以锁死的。
日本球三分,欺软怕硬。
打防守松的队能炸,真遇上中国这种半场强度,体能掉下来,三分就碎了。
日本队主力上场32分钟,中国这边才28分钟,后半场真刀真枪拼消耗,谁先撑不住真不好说。
背景这块不提不行。
近五年中日交锋1胜4负,亚洲杯决赛一场没赢过。
2023半决赛只输3分,被日本末节打了个18-8反击,韩旭单防被田中心踩在脚下造了犯规。
2022世界杯好不容易靠李梦三分爆发压制了日本,三分命中率28%。
2021决赛又是日本最后时刻三分雨和关键抢断,2019直接被高田真希终场绝杀。
这种历史包袱,换谁都压得喘不过气来。
日本队喜欢把比赛拖进五分钟内拼“关键球”,命中率45%,中国只有38%。
这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。
宫鲁鸣的“稳”,对上盖恩斯的“狂”。
一个慢磨地板流,一个全场紧逼冲杀。
盖恩斯赛前那句“打穿内线”,就是要激中国队往死里强攻。
你真跟他硬碰硬,日本靠造犯规+快攻带节奏,场均18.2次罚球,亚洲杯第一。
落到人家圈套里,那可真得提防。
日本防守数据一扒拉,漏洞大字写在脸上。
篮下对手命中率56.8%,倒数第二。
新西兰都能在她们内线砍42分,韩国都看笑话。
防守篮板率62.3%,韩旭+张子宇一场能抢快19个篮板,远超日本全队。
这里有三条路摆在中国女篮面前。
张子宇站桩吸引双人,韩旭弧顶持球策应,看过WCBA总决赛的都懂,这一招最怕日本后卫换防失误。
如今野纪花1.72米,被韩旭一背打直接吃。
抢防守篮板都能直接扔给杨力维,长传给快下的韩旭,扣篮不是梦。
关键是,这些优势能不能在比赛节奏下发挥,别被日本外线偷袭破局。
说白了,胜负关键就三点。
一,张子宇开场5分钟要是被日本火箭般打两次快攻,宫鲁鸣敢不敢立马让她坐回板凳?
这需要铁血的决断。
二,中国队到底要不要死磕三分?
日本三分助攻72%都靠突破分球,封死外线还是堵住内线突分?
谁都知道堵不住。
三,最后两分钟差三分,你信韩旭低位单挑,还是赌李梦三分绝杀?
这就是考验教练和球员心脏的时刻。
场上所有战术、临场换人、情绪管理,全都寄托在这几个选择题里。
等哨声响起,历史的账一起算,宫鲁鸣和中国女篮,这回要么一雪前耻,要么再吃一次苦果。
亚洲杯的宿命之战,别眨眼,一秒都别错过。
垒富优配-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合同-深圳十大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